給讀者的一封信:未來的方向
最近,我開始覺察到一件事:我似乎一直在扮演某個角色——一個喜歡付出的人,一個「好老師」、「好人」的形象。我以為只要持續給予、展現價值,就能維繫連結、留住關注與信任。
但我漸漸發現,這樣的付出,有時並不是出於真正的我,而是源自對失去連結與意義的焦慮。這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問自己:如果不是為了扮演某個角色,我想說什麼?我想怎麼活?我真正的聲音在哪裡?
接下來,我會更誠實地面對自己,也會逐步調整這個網站空間的方向。或許不再只是你們熟悉的「教學型、分享型內容」,而是更多來自我內在轉化、掙扎與沉澱的真實紀錄。
我逐漸明白,我的強項並不在於教學文或經驗分享文,因為這些訊息你也可以從其他網站找到,我的強項在於內在的深度。我所說的「深度」,不是堆砌專有名詞、寫出難以理解的艱澀文章。我的語言一直是白話的,真正想帶出的,是那些「看不見卻一直在」的東西——融合過往生命經驗的洞察、對世界運作邏輯的誠實摸索。
這些文字不是情緒的發洩,也不是立場的宣示。我只是想安靜地、誠實地,紀錄我正在經歷的轉化與思考。它可能模糊,未必完整,但它是當下真實的狀態。我不再只是想當一個「教會大家」的老師,因為在那背後,其實藏著我渴望被世界看見、被證明自己有價值的心。但當我把所有知道的都掏出來卻沒有對等的實質回報,我發現,內在反而變得空了。
所以我選擇轉型。我還是會寫教學文和經驗分享文,因為那是我熟悉的慣性,但我希望它慢慢轉為一種更內在、更有覺知的書寫——不是輸出知識,而是對生命的真實對話。
未來的付費內容,不僅只是知識,而是經過親身經歷轉化出的體悟。不只是資訊,是我選擇留下來講的話。
也許我會走得慢一點,但我相信,這樣的文字更接近「活著」的狀態,而不是「扮演」出來的產物。
只有內外一致,才有活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