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y Gao

Willy Gao

【2024】師大CIEE暑期班教學反思

我在 CIEE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暑期班教中高級班,課程節奏非常緊湊,平均每 3.5 天就要教完一課 ,包含短文和對話。由於這是一門綜合課程且課時較短,因此我們主要側重於聽說還有一些閱讀,寫作則安排在課後作業進行。我使用的教材是《當代中文四》,每課都涵蓋對話和課文。 對我來說,這次的挑戰在於學生的程度差異極大,約有兩個級距,幾乎呈現出兩個世界:一部分學生大約在中級中,另一部分則在高級初。如何讓高級學生不覺得無聊,同時又讓中級學生不會感到跟不上,這確實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我盡量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程度較好的學生指導程度較差的學生,或者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從簡單到中等再到高階逐步遞進。程度較好的學生通常是亞裔,他們的聽說能力較強,但在讀寫方面有些吃力。 除了程度和教材的差異外,學生在漢字學習背景上也各不相同。有些學生只接觸過簡體字,有些則學過繁體字。雖然在台灣學習,我們希望學生能認繁體字,因為街上的標誌都是繁體字,但對於完全沒有繁體字背景的學生來說,過於艱難。因此,在課堂 PPT 中,我同時使用了簡體和
5 min read

【2024】師大CIEE暑期班 — 學生篇

這次教的班級只有6位美國學生,但學生組成多元,包含白人,黑人,亞裔,歐亞混血以及猶太人,不愧為種族大熔爐的美國。這算是我第一次帶班,在跟學生交流中,覺得從中學習到很多。由於 CIEE 的學生來自美國各州的大學,因此有機會了解不同州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美國學生似乎很在意成績,常常會問要怎麼拿到成績A(他們是用Letter Grade計算,要90分以上才有A,台灣是80分以上就有A )。 以下分別從幾個面向來說明我覺得有趣的地方: 1. 從不同視角看待習以為常的台灣生活和文化 .健保費:台灣的健保費是眾所周知的便宜,很多美國學生在台灣就醫時,對健保費的低廉感到驚訝。我記得有一位學生去檢查牙齒不到2000元,但在美國檢查牙齒就要超過15000元台幣。 .安全性:相較於美國能持有槍枝和遊民(特別是人多的地方),在台灣就算將近凌晨出來通常也不會有安全問題。 .夜生活:美國的商店通常在晚上九點後關門,與台灣的夜市和夜店文化形成鮮明對比。我發現有些學生滿喜歡到夜店玩。 .便利的交通:在台北市有發達的捷運系統,一天可以去好幾個景點,但在美國去一個景點有時候開車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抵達。
6 min read

華語教學備課思路 — 生詞教學提問

生詞、語法和篇章是華語教學的三巨頭,而生詞是溝通表達的基石。我在CIEE暑期班教的是中高級,而中高級教學的生詞通常會變得比初級多兩三倍,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每個生詞練習的比重會不一樣,因此挑重點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在跟資深老師諮詢還有實際教學時,發現了以下幾個關於生詞教學重要的點: 1.了解學生現有的程度,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而未來應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參考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對於程度的指標描述。以中高級程度的學生來說,提問不能只是了解意義而已,而應具備有系統性描述、敘述和說明自己的經驗或者未來抽象的概念。 2.找出情境,將相近的詞群一起教:可從課文找出主題,並做頭腦風暴,以5W1H的方式發想。以網購的例子來說,可探討購物方式、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3.了解學生的難點:中級以上會遇到許多近義詞的意思和用法區辨,因此能找出學生容易犯的偏誤或者難點提醒學生就是老師的存在價值。 以網購的例子來說,「圖片」和「照片」可能學生一開始會分不清,因此就可以稍微介紹一下照片是包含圖片,接著進行提問:你們在網站上看到賣家給的是圖片還是照片? 你賣東西你會給圖片還是照片?有些賣家會
5 min read

學習如何學習

我們一生中都在不斷學習,儘管正式的教育在大學畢業後可能結束,但進入職場後,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也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因此,學習貫穿我們的一生,而學會如何有效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今社會強調成為終身學習者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具體說明該如何達成這個目標。我之所以開始對「學習如何學習」產生興趣,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受到外國學生的啟發。我常常思考他們是如何學習中文的,以及他們在學習中的發展情況。 後來,有幸接觸到 Barbara Oakley 的課程和著作,這讓我對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有了全新的認識。回想以前的學習方式,偏向死記硬背,不僅效率低,學習效果也不好,無法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因此,我認為學習如何學習可以幫助我們省去很多摸索的時間,真正達到一通百通的境界。如果我早點學會這些通則,或許就不會學得那麼辛苦,能更快抓住重點。 此外,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能讓我們在選擇學習方式時更有方向。當你想學習新事物時,你可以選擇自學、找老師,或者與同儕一起學習,更清楚自己適合哪種方式。 以下分成我覺得在Barbara Oakley 中的《學習如何學習》這本經典三
7 min read

決策思考力課程帶給我的啟發

從外部尋找答案有時會阻礙我們使用基本命題思考,因為這麼做會讓我們執著於眼前的現狀,而非事物的可能性。 今年上決策思考力的課程時,帶給我滿多的啟發。過去所學的課程幾乎都是以內容學科為導向,很少有課程專門訓練思考能力。這也是我對西方教育的一大感受,他們特別重視邏輯推理與批判性思考的訓練。 傳統的知識教學本身並沒有錯,但如果將知識視為固定的標準答案,有時反而會限制我們的可能性。畢竟,知識是會變化的:可能因為來源品質不佳或立場偏頗而不準確,也可能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而被推翻。因此,知識本身有時並不穩定。 然而,透過建立良好的思考習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透繁雜知識背後的底層邏輯,從而拓展視野,避免被表面現象迷惑或迷失方向。這也是我特別重視後設認知的原因 — — 它讓我們學會覺察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提升對問題的洞察力。 框架本身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認出這是框架。如果無法意識到框架的存在,就很難對其進行檢視或突破,從而可能無意中受限於固有的思維模式。這門課程正是教會我如何辨識並活用框架,讓思考更加靈活且深入。 一、簡介 1. 減法思維與底層邏輯 這門課所強調的思考習慣
6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