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瓶梅》看世界的本質

上個月,我在 Rocky Mountain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進行一場學術報告,探討佛法裡的「成住壞空」與「生老病死苦」觀念如何體現在《金瓶梅》這部世情小說。


《金瓶梅》是一部描寫西門家族興衰的小說,可視作一部小型的史書。一部好的小說,就像鏡子一樣反射世界—— 它讓我們看見人性的慾望與幻滅,也映照出社會的盛衰。

從微觀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與苦;

從中觀角度來看,朝代一代代更替;在繁榮昌盛之際,人們或多或少都希望盛世能長久延續;

從更宏觀層次上,地球歷史上也曾發生數次大滅絕事件。

在報告的結尾,我喜歡提出帶有餘韻的問題讓人思考:
如果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將走向死亡,那麼真正的生命又在哪裡呢?

或許,在最令人絕望的時刻,正是尋找真正出路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