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CIEE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暑期班教中高級班,課程節奏非常緊湊,平均每 3.5 天就要教完一課 ,包含短文和對話。由於這是一門綜合課程且課時較短,因此我們主要側重於聽說還有一些閱讀,寫作則安排在課後作業進行。我使用的教材是《當代中文四》,每課都涵蓋對話和課文。
對我來說,這次的挑戰在於學生的程度差異極大,約有兩個級距,幾乎呈現出兩個世界:一部分學生大約在中級中,另一部分則在高級初。如何讓高級學生不覺得無聊,同時又讓中級學生不會感到跟不上,這確實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我盡量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程度較好的學生指導程度較差的學生,或者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從簡單到中等再到高階逐步遞進。程度較好的學生通常是亞裔,他們的聽說能力較強,但在讀寫方面有些吃力。
除了程度和教材的差異外,學生在漢字學習背景上也各不相同。有些學生只接觸過簡體字,有些則學過繁體字。雖然在台灣學習,我們希望學生能認繁體字,因為街上的標誌都是繁體字,但對於完全沒有繁體字背景的學生來說,過於艱難。因此,在課堂 PPT 中,我同時使用了簡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