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教學

A collection of 3 posts
華語教學

【2025】師大CIEE暑期班教學反思

在今年暑假,第二次在 CIEE 工作,擔任中級班的華語老師。相較於去年第一次帶團班還有教授高級班時的緊張與慌亂,這次在整個教學流程多了一分從容與穩定。 這一屆的學生族群依然非常多元,也是小班制,包括墨西哥裔、黑人、白人、菲律賓裔、華裔,以及在中國出生,但在美國被領養長大的學生,幾乎沒有重複的背景。在課程結構上,除了小班課以外,今年多了「輔導課」。去年雖然也有學生因程度跟不上而另外註冊輔導課,但今年的設計更具制度性。會在第三、第四週以及第七、第八週安排輔導課,協助學生複習與鞏固學習內容。 今年的教學,不僅關於教學技巧的精進或者了解表層文化差異,更在於我開始思索「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 我發現自己在課堂上不只是帶領學生學語言,而是希望透過中文,引導他們看見自己。這樣的「思考」並非侷限於抽象的新聞議題或辯論,而是一種內在的覺知——讓學生在使用語言的同時,學會表達感受、觀察自己和世界,詳細的教學互動可以看華語教學現場札記這一篇。這靈感其實來自於以前在明德暑校教線上中文時,有位中級班的主任導師叫高畔畔老師,她讓我發現其實是可以用簡單的語言來探討深度的內涵。有時候我們以為要讓學生學會
6 min read
華語教學

華語教學現場札記

這裡紀錄和學生互動的教學情景,不定期更新。 在一次華語課,我教到「長得像……」這個句型,於是我隨口問學生:「你覺得自己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 當我點到一位學生時,她沉默了一下,然後回答:「我沒看過我的爸爸媽媽。」 當下我愣了一下,才知道她是被中國家庭領養、在美國長大的學生。 各位華語老師,你們有沒有遇過因文化所導致的尷尬時刻呢?又都是怎麼化解的? --2025/10/25 有次華語課,教當代中文二〈那個城市好漂亮〉這課時,出現了「酸」這個生詞。我趁機引導學生從味覺延伸到情感層面,介紹「酸甜苦辣」這組詞語的比喻用法。 剛好課文裡出現「檸檬」這個生詞,於是我教學生什麼是「心裡酸酸的」,並請他們舉例場景。 --2025/10/25 有一次華語課,教到「經過」這個生詞時,我問學生:「你們經過打折的商店時,會不會進去買東西?」 大部分的學生都回答「會」
3 min read